饭团探书 > 军事小说 > 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 > 第0139章 殿试问政全文阅读

第0139章 殿试问政

他们不仅是对敌人手段残忍,就算是对自己的手下那也是非常严酷的,还会用各种酷刑来逼迫百姓。

酷吏对朝廷的危害也是极大的,比如汉帝当年就是任用酷吏,最后导致了巫蛊之乱。

这种酷吏朝廷也是非常短缺的,到现在还没有见到是谁呢!

还是需要好好挖掘挖掘的啊!

第四种就是庸官了。

这种奸臣的危害倒是没有前面三种的危害大,但庸官往往会懈怠公务,简单点来说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说的再直白点,那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种!

庸官完全是属于看起来危害不大,但如果数量多了就会危害很大的那种。

这就是方景总结出来的四中奸臣。

在经历了几次国运暴涨之后,方景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自己一个人和整个大契朝廷的忠臣来对抗,那是绝对不行的!

朕必须要打造出来一个奸佞集团才行!

只有自己有了势力才能和朝堂上的这些忠臣斗上一斗!

为此,方景还制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计划。

首先,他要让赵广辛带领的皇城司,从群臣之中寻找这四中奸臣。

然后找个理由好好的提拔提拔他们,让他们有恃无恐,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集团,这样才能和朝堂上的忠臣来抗衡。

另外,就是通过科举和各种方式来为朝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用这些新来的年轻官员,来冲淡现在朝堂上的忠臣思想。

方景有些无语的望着天。

怎么做个昏君就这么难的?

以前看电视剧里,那些昏君过的都很是滋润啊!

对!

这肯定不是朕的问题!

前思后想了很长时间,方景最终还是认为错并不在自己,而是自己手下的狗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想要把国运都败坏光的话,一定要往朝堂中多掺沙子。

方景对这次科举可是寄予厚望的,明天就要殿试了,一定要选拔出最合适的奸臣出来。

不仅仅的方景,还有无数人的眼睛都放在了这次殿试之上。

殿试的场地自然是在皇宫之中,也是皇宫中最大的宫殿。

集英殿。

也只有这里可以同时容纳千人之多。

集英殿可谓是金碧辉煌,这里是专门用作科举考试的场地,这也说明了大契朝廷对选贤举能的重视程度。

土铭和一种贡生在太监的引领下,一同来到了集英殿中。

放进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鱼贯而入的贡生心里很是开心。

这时候他才能理解,前世的历史课上老师说到的天下英才尽在翁中是个什么感受。

不过!

朕现在求的可不是什么英才!

朕求的是奸佞!

方景看着他们,就想在他们当中找到两个贼眉鼠眼的家伙。

可惜这些贡生不知道为什么长得都很是周正。

算了吧!

朕还是要吸取经验的,绝对不能以貌取人。

你看,付薪翰这狗东西不也翻车了嘛!

谐音梗害死个人啊!

这些贡生都进了殿之后,他们齐齐跪拜对方景高呼万岁万万岁。

然后就由文丞相芈天正来宣读起了皇上亲自拟定的考题。

《论,政!》

读完考题,芈天正自己都吃了一惊。

陛下要问政?

科举这种事情不是从本朝开始的了,可以说科举来源已久。

不过大契的科举制度也算是在历朝历代中规模算是很大的了。

能够来参加殿试的,基本上都是饱读诗书的鸿儒之才了。

像是方景出的这种问政的题目,却是很少见的。

毕竟不管谁做皇帝,都不愿意直接让人指手画脚吧?

一听到皇上要他们论政,所有的贡生们全都激动了起来。

没想到,今年的殿试居然要问政!

这代表什么?

完全可以说明,这位皇帝是个好皇帝。

他能不耻下问,亲自问学子,朕做的好不好。

这要是能考出个好名次,日后一定会是千古留名的!

甚至可能成为以后大契的国策也说不定。

这对于读书人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所有的贡生们脸上都是激动之色。

就连芈天正也都开始羡慕这届的考生了。

他当年虽然是榜眼出身,但他的殿试也只是考了一些普通的经义罢了。

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了当今圣上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啊!

还有,陛下是不是嫌我们政事堂做的不够好啊?

陛下都已经这般圣明了,还要向天下学子不耻下问,这种精神让芈天正也是很感动的。

对!

应该是我做的还不够好,要不然陛下也不至于不耻下问了。

芈天正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更加用心的对待朝政上的事情。

也就是方景不会读心术,他要是知道芈天正现在是这样一个想法,恐怕鼻子都会被气歪了吧。

土铭见到了这个题目也是微微一愣。

随后,他的心底竟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感动。

自己在贡试时把皇上都要骂成狗了,饶是如此皇上还让自己来参加了殿试。

而且,殿试的题目居然是要向我们这些学子来虚心问教。

土铭瞬间产生出了一种,士,当为知己者死的豪迈。

这样的皇帝,我土铭就算是死也要好好追随!

他立刻拿起笔,迅速理清了思路开始打起了草稿。

然而,此时的顾布德也迅速的进入了状态。

殿试的时间要比贡试的时间短了很多,考生们不可能再皇宫中待上一两天来做文章的。

殿试只给了他们三个时辰的时间,规定时间内做不完就算弃权。

三个时辰后就会由当朝两大丞相带着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主官,来现场批改试卷。

最后只能留下十份考卷,呈给皇上御览。

这十份考卷也就决定了科举的前十。

而至于名次的问题,就是由皇帝钦定的了。

第一名,状元郎。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这三等名次称之为头甲,最起码可以授予翰林院的官职。

剩下四到十名并成为二甲,二甲可以在日后参加翰林院的复试,也是有机会进入翰林院的。

但含金量自然是没有头甲高了。

十名之后的便成为三甲。

三甲学子就没有那么走运了,若是有点好的门路还能想办法留在燕京城谋个一官半职,若是没有门路的话,也只能排队等官了。

运气好一点的,也只能外派到偏远的州郡从县令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