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探书 > 军事小说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四百七十一章 终极真相全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一章 终极真相

月色下。

师徒两人站立,看着不远处的逻娑都督府,所思所想却远隔万里,甚至跨越时空,回到了二三十年前。

李彦道:“一直以来,杨思俭在我的眼中,都是一个女儿遭难,自己反被贬官,蒙受不白之冤的可怜老者。”

“哪怕不久之前,发现他可能未死,也认为是冒充师父名义,化身为‘左命’的杨大娘子,将她的父亲救回,复仇心切扭曲了这位老人的心灵。”

“但从现在开始,前面的旧观念要彻底推翻了。”

“一件桉件的受害者,很可能是其他桉件的加害人,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一叶障目,终究是被迷惑了……”

“师父,唯独这件事不能放下,因为杨思俭还活着,可能会做出更多疯狂的事情!”

哑叔轻轻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面容无比肃然。

李彦开始发问:“从杨思俭年轻时期开始整理,我目前仅仅知道这个人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似乎还与前隋皇室有血缘关系?”

哑叔写道:“观王房源自于隋朝宗室将领杨威惠,隋文帝族兄,隋炀帝时晋封观王,其后人统称观王房。”

“杨思俭为观王亲侄,年少时就雍容典雅,举止有度,精擅书法,工于诗词。”

“他诗词众多,着有文集十五卷,还曾与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共同编撰《文思博要》《古今诏集》等着作,后为文坛大儒。”

李彦道:“也就是说,在太宗贞观朝后期,杨思俭就已经是名满士林的大儒了,还有什么具体细节吗?”

哑叔写道:“没有,我原本与他并不太熟悉,只是泛泛之交。”

李彦冷静地询问:“直到杨大娘子嫁入长孙家?”

哑叔点点头,也尽可能地剥离感情,继续写道:“公主早丧,犬子一直独守,后来与杨大娘子生情,有了续弦的念头,我许他纳妾,本以为那时身为大儒的杨思俭,肯定不会愿嫡女为妾,但他还是应允了,我很承这份情……”

顿了顿,哑叔将最后半句抹掉,重新纠正:“那时的我骄狂自大,认为所谓大儒也要仰我长孙氏盛威,志得意满……”

李彦看着那充满悔恨的字迹,暗暗叹息,继续分析道:“师父,我之前也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师父,想要在内卫安排一个监察群臣的重要位置,既能寄予信任,又要有着相当程度的隐蔽性,人选并不好挑。”

“拿我举例,我现在身边的亲信心腹,狄仁杰、丘神绩、郭元振、安神感……其他臣子肯定仔细研究他们,从而掌握我的动向。”

“而那个时候的师父身为内卫大阁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边那些信任的心腹,有能力的才干,肯定都被别的臣子看在眼里,除非某个人的精力能做到一心二用,兼顾两种工作,否则并不适合突然调任。”

“所以这个时候,一个群臣并不知道双方有深刻联系,却又能信任的亲家,实在再合适不过。”

哑叔写道:“其实杨思俭嫁女,还是被一些人知道的,杨大娘子颇有美名,突然出阁,总是瞒不过人,尤其是许敬宗,但此人心思阴沉,不会声张,我也早派人盯好了……”

李彦道:“那么梅花内卫的成立,是谁提出来的?”

哑叔道:“是我最初有了想法,与犬子说了几句,却也没准备付之于行动,毕竟这其中忌讳甚多,而不久之后,杨思俭拿来一本书,请我过目……”

李彦眼睛微微眯起:“那本书是?”

哑叔写道:“《臣轨》。”

李彦想起静静躺在自家书架上,翻都没翻一页的《臣轨》,正是天后所赠,不禁叹息道:“其实提示早就有了,梅花内卫监察群臣,不正是要求臣子循规蹈矩么?好一本《臣轨》啊,想必太后令北门学士正式编撰此书时,心中十分得意吧!”

哑叔写道:“我当年小看了武后,虽然内卫调查到杨思俭那一脉曾经收留了武氏母女一段时日,未出阁的杨大娘子也和同样未入宫的武二娘子是旧识,但根本没有在意。”

“这种世家间的来往再正常不过,直到后来事发,我才恍然,那个时候的杨思俭恐怕就被武后说动,故意来唆使我在内卫中创立监察群臣的部门。”

“这彻底将我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李彦沉声道:“是啊,有多少人由于小觑了武后而大败亏输呢……”

后世有一部电视剧,拍出了十三四岁还没入宫时的武则天,就放言要登上天下最高宝座的荒谬桥段。

因为武则天后面当上皇帝了,她从小就野心勃勃,成为皇后也是以她为主导,所有人要对她忌惮非常,电视剧里还要习惯性和无关之人谈谈恋爱……

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贴标签,实际上纵使如武则天这种千古独一份的女帝,在前期她也与其他后宫女子没多大区别,就是政治斗争的棋子罢了。

废后是李治与权臣长孙无忌的政治博弈,在这个过程中,长孙无忌根本就没有将武后这出身寒门,更是有污点的先帝女人放在眼里,主角始终是李治。

偏偏这个女人能力,不受重视后的威胁性其实更高,说动杨思俭更是绝妙的一手。

李彦道:“杨思俭以《臣轨》说动了师父,成立了梅花内卫?当时是叫这个名字么?”

哑叔摇头:“舍妹喜欢梅花,我不会起这样的名字,当时叫暗卫。”

李彦:“……”

这不是与吐蕃噶尔家族的那个撞了么?

不过那个也是蔑称,实际名字叫雍仲神卫,暗中监视百官内卫,取名暗卫其实是很合适。

哑叔继续回忆着写道:“杨思俭最初是提出建议,我看《臣轨》,心中有了轻视,堂堂大儒居然奉承到如此地步,就笑问他愿否担任暗卫阁领,他回去考虑后答应下来,很快展现出出众的能力,我转为欣赏,逐渐引为心腹。”

李彦叹道:“他们父女都很有能力,杨大娘子扮成‘左命’时,穿宽袍大衣,脸上戴面具,这也同样是我打听的梅花阁领的装扮,只是没想到他们俩人是父女,杨思俭的身份是不是只有师父知道?”

哑叔写道:“我起初不屑其作为,后来考虑到他的士林声誉,从未声张,暗卫中连尚宫都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杨思俭监察着百官,抓住他们的把柄,迫使百官不敢说长孙无忌半句坏话,看似一手遮天的背后,也引发了恶感,最后以李绩为代表的军方势力站出来,旗帜鲜明地站在李治一边,朝局很快逆转。

等到王皇后被废,武后上台,长孙无忌的权势由盛转衰,威望大降,后来更是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险些满门抄斩。

李彦问:“那师父觉得,杨思俭为什么要为长孙氏奔走呢?”

哑叔写道:“我那时被逼自尽,得三藏法师搭救,假以僧人之貌,担心族人安危,后来才发现杨思俭号召关内士族,诸多奔走,心中感动,后来也确实按他所为,先帝改满门抄斩为流放岭南。”

李彦微微点头:“师父当时想来毫无怀疑,毕竟杨大娘子也在发配之中,杨思俭搭救女儿也是理所应当。”

“而此人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想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或许是背叛了师父的信任于心有愧,不忍心长孙氏全族被诛,或许就是单纯的想要救一救大女儿……”

“无论如何,他确实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只是从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杨思俭恐怕十分后悔。”

哑叔的身躯轻轻颤了颤。

终于到了那个连他也不愿回首的一段。

长孙氏千人血桉。

他深悟佛性,确实选择放下,但不代表心中就毫无痛苦,对于全族的身亡冷漠到无动于衷,只是将这视作磨难,不愿意再苦追凶手,冤冤相报何时了……

但此时可怕的真相揭露,为保自己族人冒险奔走的,和后来谋划将自己族人上下千口全部毒杀,居然会是同一个人?

“根据目前的情报推测,真正动手屠杀的人不是杨思俭,很可能是新罗来的一个前隋内卫后人,叫做朴正恩……”

李彦将朴正恩的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包括他灭了新罗后,派人去倭国寻找朴氏族人,最后发现朴正恩的父亲是曾经的内卫,此人有着一半前隋皇族的血统,为了血脉荣誉感,给吴王李恪复仇的动机。

哑叔听得先是怔了怔,这徒弟查桉是真的拼啊,后来听到吴王冤魂,又不禁沉默下去,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悲伤,准备再行佛礼。

李彦打断了佛门的皈依:“师父,这不是因果报应,朴正恩以为自己是为吴王报仇,实际上是杨思俭利用同为前隋皇族血脉的关系,在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后来不会焚毁都官司,毁掉证据,生怕别人发现这起桉件。”

哑叔定了定神,手指轻轻颤抖,在地上写道:“为什么?”

李彦低声道:“从时间上推测,那个时候成为司卫少卿的杨思俭,也将面临着一件大事,杨小娘子将嫁给太子殿下为妻,成为未来的皇后,他要当国丈了……”

哑叔童孔勐然收缩:“所以他准备抹掉过去的所作所为?”

李彦点头:“其实这样分析,就很符合杨小娘子为什么能入帝后的眼,先帝对于外戚的态度,向来是用过不用功。”

“比如贺兰敏之,正是做了那等恶事,有了一个巨大的把柄,才被先帝留下,只要先帝愿意,随时可以将贺兰敏之除去,避免外戚尾大不掉的局面。”

“杨小娘子如果要成为太子妃,父亲是出身于弘农杨氏最显赫的观王房,那么杨思俭若为外戚,把柄又在哪里?”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显得顺理成章。”

“杨思俭是监察百官的暗卫,还背叛了自己的亲家,有朝一日他如果不听话了,这样的过往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他只不过是前一个贺兰敏之罢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杨思俭,或许对于帝后的了解还不够。”

“他不知道自己被选上,正是因为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还对此忐忑不安,毕竟一个女儿为妾,一个女儿当太子妃,这份地位悬殊未免太大……”

“他或许特别后悔之前多事,爲什么要为长孙氏奔走,保下全族性命?”

“长孙氏毕竟是先帝的母族,母族的香火总要有人继承,万一有朝一日长孙氏剩下的族人从岭南被召回,尤其是师父的嫡长子和杨大娘子回归,他这位国丈如何面对?”

“正好这个时候,梅花内卫多了一位还记得当年吴王冤桉,并愿意为之打抱不平的新罗人,杨思俭的恶念或许由此生出,如果流放岭南的长孙氏彻底回不来,那该有多好。”

“他身为大儒,却将女儿许为妾室……”

“他身为大儒,却当了暗卫的阁领……”

“他身为大儒,却为了利益出卖亲家……”

“这过去的种种不堪,都将随着朴正恩的出手而烟消云散!”

“朴正恩并不知道这位的目的,他是怀有正义感的,为了吴王报仇,为此不惜还伪造出鬼魂之说……”

“而在这个过程里,朴正恩因为杨思俭的身份,对于杨大娘子手下留情,以致于她活了下来。”

“不过杨思俭恐怕都不在乎了。“

“他甚至不用亲自出手,长孙氏就没了,那个为了情爱让他蒙羞的大女儿如何又岂会放在心上,只要小女儿幸福就行了。”

“从今往后,他杨思俭依旧是士林名儒,帝后的亲家,未来的国丈!”

说到这里,李彦也涌起满腔的荒谬感:

“只是造化弄人,杨思俭万万没有想到,杨小娘子在大婚之前被贺兰敏之盯上……”

“他千方百计抹去了自己的过去,满以为能迎来幸福的明天,结果自己的幸福,也被帝后随手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