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探书 > 军事小说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丝滑小连招全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丝滑小连招

当司马懿下达了命令的时候,各方势力都骚动了。

最兴奋的莫过于王凌,作为东南四州声望如日中天的他来说,本部兵马并不多,只好以请战之名,向司马懿讨要兵权。

这是他全部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如何拥立新君、如何迎驾许昌,所有的前提都基于拥有兵权才行,否则凭兖州、扬州的兵力,并不足以抗衡。

王凌心中狂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他在听说了公孙修在辽东以清君侧之名,准备大军南下会战,当即也是精神一振,恰好吴国那边果真有军事行动,其规模不小,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请求给予兵马教训吴国。

他明白这是司马懿所不能拒绝的,燕国打着灭司马懿的口号南下,这是直接将他定性为奸臣逆贼,而吴国似乎又有北上之意,急切间要想寻找一个有威望、有地位的统率,王凌是不二人选。

果不其然,司马懿出手也极为阔绰,给了他三万人马,并提供一年的粮草。

扬州。

王凌脸上露出冷笑之意,对令狐愚道:“公孙修没有骗人,他真的起兵了。”

令狐愚点了点头,笑道:“是啊,公孙修一举起反司马懿的旗号,燕军南下,只怕幽州要先乱。司马懿既然选择亲自征讨,倒是把扬州交给了舅舅。”

王凌捋须一笑,说道:“五万大军足够了,只要虎符一至,司马懿出了洛阳,再到得辽东的路上,我再行进军许昌。”

令狐愚笑道:“这恰恰是调虎离山。”

提到“调虎离山”四字,王凌眉头一皱,有些疑惑地道:“这也赖于公孙修,才能把司马懿这头豺狼虎豹给调出了洛阳。浚儿,你手下的幕僚可得管好了,若不是发现得及时,就功亏一篑了。”

令狐愚心有余季地道:“舅舅教训的是,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教燕国的密探得知了,没有告发,反倒与我们联手。”

王凌捋须道:“公孙修也是极为冒险,他是举兵了,可我们尚未起事,若是我们出尔反尔了,他可就一人对付司马懿了。”

当今天下,司马懿之名几乎威震天下,魏国内部人人畏之如虎,不敢有任何的不敬,公孙修敢在这个时候拔虎须,足见得是个愣头青。

令狐愚呵的一声,道:“不管胜负如何,老贼出了洛阳,我等趁机举事,入许昌,攻洛阳,司马氏群龙无首,就剩他的两个儿子,何足为虑?”

王凌一生都在跟吴国交战,最激烈的一次甚至斩杀十余名吴将,对用兵之道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拿到五万人马,加上一年可用的粮草,大有可图之机。他皱眉道:“不可大意,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决非常人,尤其是司马师,此子心性与其父如出一辙,能将三千死士藏得天衣无缝,在高平陵事变中控制洛阳,这样的本领,极为罕见。”

令狐愚颇为高傲,并不服气旁人,只觉舅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转移话题道:“既然司马懿愿意放权,我等当暗中接楚王出封地。”

王凌点了点头,心中倒是还有一个忌讳,续道:“我最忌惮的是驻守合肥的诸葛诞,我等出兵之际,他受司马懿从后偷袭寿春,我等后方可就不稳固了。”

令狐愚叹了口气:“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然而王凌跟令狐愚没有想到的是,诸葛诞是绝没有机会偷袭他们的后方。

因为公孙修已经把他的秘密卖给了孙权,而东吴的各项军事行动都是真的准备出兵,而不是表面的功夫。

吴国,建业。

孙权读完公孙修的来信,顿时有了兴趣,碧绿的眼眸亮了一下,自言自语道:“难道燕王真的有把握让王凌造司马懿的反么?朕可是听说了,魏国那边得知吴国的行动,下达命令由王凌挂帅伐吴。”

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默然听着,忽道:“若是王凌真的伐吴,我等也不会怕了他。可这里有个好处,若王凌伐吴为虚,造反是实的话——合肥可就无人了。”

孙权呵呵一笑:“不错,司马懿若是真的当王凌是来伐吴的,必交部分兵权给他,而这部分兵权如果是王凌用来造反了,镇守合肥的人马不会超过三千人,我大军可趁此间隙攻之。”

自从赤壁之战结束,孙权就跟合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一生基本就是攻合肥、抓山越、铲世家中度过的,由于吴国内部势力的错综复杂,也导致众将士养成了守土有余,进取不足的惯性。

孙权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是以对争霸天下之心,已看得极澹,退而求其次是保住三国鼎立的局面,背刺关羽夺回了荆州南郡保证了东吴的安危,而孙权还需要合肥来构筑第二道防线,保证吴国的安稳。

当然,合肥说白了是孙权的伤心地。

迄今为止五次进攻合肥,要么不是望风而逃,要么就是八百人要了老命。

一方面是孙权擅长权谋而不擅用兵,另一方面魏国也盯得紧,每次交战都是重兵屯合肥,而且孙权的北伐动员不如蜀国,蜀国的北伐来源于地位合法性,天然的“汉贼不两立”,吴国就尴尬了,这批的士族领袖让他们保卫江东,肯定出钱出力,出兵北伐则是从他们身上吸血了。

趁王凌谋反,进攻合肥是个好机会。

诸葛恪道:“陛下,我们应率领多少兵马攻合肥?”

孙权笑道:“若是防守当真薄弱,举兵二十万伐之又如何?”

诸葛恪顿时吃了一惊:“二十万——这,这是举国之力啊?”

孙权斜了他一眼,哼道:“难道你没有信心不成?”

诸葛恪忙道:“臣有信心,愿亲往之,为吴国攻下合肥,解江东之难。”

孙权这才回嗔作喜,捋须道:“元逊此言,深得朕心。”说到这里,又命内官撰写文书,告知蜀国约定何时出兵作为响应。

当公孙修举起了反司马懿的旗帜,公然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这是他唯一能够给王凌跟孙权的信心。哥俩若是老奸巨猾起来,或者有什么不可预料的变数,他可就要真以一人之力对抗司马懿了。

司马懿把自己的路数也摸得差不多了,公孙修明白此次的他不仅不会分心大意,更加上举国的兵力,整个魏国的兵权大体被他所控制住,当代最强的帝国,再加上算无遗策的老狐狸,简直是爆杀。

邓艾作为曾经最接近司马懿的人,更加不敢大意,凡事亲力亲为,筹划进军路线跟排兵布阵,处处都透着严谨。

“王上或许该准备一下大业了。”贾范忽然说道。

公孙修按例上朝,被贾范这样一问,没反应过来,笑道:“爱卿何意?”

贾范还以为他明知故问,笑道:“自然是千秋大业。如今魏国权臣做大,王上有意南下,此该当谋正名分了,又何须再屈于魏国之下?”

公孙修这才反应过来,暗想:“这是让我以后从自称孤,改称为朕。”

虽然一字之差,却是云泥之别。

从法理上,如今的燕国只是魏国的臣属,跟当年的孙权名义上降了曹丕一样,实际上还是东吴的主人。脱离魏国之后,建立为燕国,成为真正跟魏蜀吴对抗的国家。

这一劝进对文武百官来说,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毕竟燕王进位为燕国大帝,则百官也跟着水涨船高,变相的升一阶。

公孙修笑道:“不急,日后再说。司马懿即将到来,咱们好歹占了清君侧之名。”

对于名号,清君侧是把司马懿当靶子,即出现在皇帝这边的奸佞。不管心里尊不尊敬魏国皇帝曹芳,至少旗号上是尊敬的,这个时候称帝就有些为时过早。

王凌的拥立新君,则是反对曹芳跟司马懿。公孙修有些想不通他为何不用清君侧之类的,偏要用拥立新君这样的行为,动机究竟是什么很难猜测。

清君侧是有退路可言的,这个是比较灵活的政治口号。拥立新君若是失败了,结局是肯定不会得到赦免的,你连当朝的皇帝都给否定了,准备抬起来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楚王以代之,不诛杀了你简直是对不起自己。

公孙修有想过王凌是为了一己之私,可一想这老东西都七十好几的人了,为自身仕途助无可助,能有几年好活?若是为了家族跟子孙后代,拥立新君就应当挑选一个年幼易把控的傀儡皇帝才是上上之选,偏偏选择年过半百的曹彪,这就很难解释得通。

或许,他才是大魏最后的忠臣。

邓艾听完后笑了笑,说道:“假如王凌真的拥楚王曹彪为帝,臣只能说他真的是魏国的忠臣,而非权臣。”

公孙修道:“等司马懿出了洛阳,率军快赶到时,王凌就会瞅准了机会拥立曹彪了。思来想去,此人历任东南四州刺史,位高权重,又是名门之后,或许真的是为了报曹操的恩德。”

邓艾道:“王凌年轻时为官犯罪被处罚,正好遇到曹操各地巡察,得知此人是王允的侄儿,这才免其罪而重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王氏有点东西,自汉末以来,出了两大忠臣——”

他抚掌而笑,说道:“说来王凌之叔王允,也是个忠于大汉之人,董卓祸乱京师,废帝另立而立威,又挟持天子,嚣张跋扈。王允能联合吕布杀死董卓,解了京师之围,奉迎献帝。只可惜王允立此大功,却日益骄傲自满,与吕布不和、群臣不睦,日渐疏远,更因为在处置董卓旧部的西凉兵问题上,被李傕、郭汜反攻洛阳而死。”

邓艾更是扼腕长叹,苦笑道:“董卓不过区区婢女莽夫即可除之,何足为患?王允自大成性,取祸之道。王凌所面对的司马懿,比董卓不知厉害了多少倍。”

关于这个问题,公孙修还真不好说,毕竟历史上的王凌谋反,谋划倒是做足了一年的时间,就因事情泄露被司马懿提前得知,王凌又缺乏兵马,自然事与愿违。

从司马懿起数万大军南下,再到王凌被灭三族,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几乎不费一兵一卒。

按理来说,王凌若是真能忽悠到司马懿手中的兵权,再不济也能撑多一年。

从履历上来看,王凌虽然年纪大了,可过往都是军功,显然是个擅长用兵之道的人。只是因为事泄密露,司马懿不给兵权,王凌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公孙修现在也顾不上王凌跟孙权了,这俩哥们说不定随时掉链子,他还准备着如何对付司马懿,以及自己的南下进军路线。

首要目标是幽州,这一州之地是魏国跟燕国各占其半,以辽水分为辽西跟辽东,公孙修要想南下,则必须进入卢龙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才能直抵华北平原。

此时的燕国已兼并高句丽跟扶余国,所得人马众多,为考虑国家体制跟吃人的军饷又不得不停止扩军。

疯狂扩军当然没问题,只要是个男丁,有龄十五岁以上,就能作为士兵,可扩得起、养不起是不争的事实。

在贾范等文臣的运筹算计下,最终也只能提供六万大军,其中有两万人是在杨祚跟柳志的率领下控制了东来郡,轻易间不能动弹,留给公孙修的也只有四万人马。

登记在册的人口约有八十五万人,这是算上了辽东本土人口、高句丽人、扶余人三者的总和,还不包括被大族豪强隐匿的部分,滋养这六万大军的人吃马嚼,已经是强弩之末。

正准备出兵的前夜,魏国送来紧急书信,常仲飞奔来报,当众念道:“王上,魏国太傅司马懿来信,信中多有安抚之意,劝慰王上三思,以和为贵。”

贾范接过书信,瞧了脸色复杂。

听到“以和为贵”四字,公孙修跟邓艾同时对视了一眼,均想:“又是这一招!”

谁要是信了司马懿的安抚,那就是死路一条。这老贼向来爱玩这套,先暗中潜行,快速行军,同时用书信抚慰敌军,以慢其心,再突然地出现,直接把对方在美梦中给铲除了。

一整套下来的丝滑小连招,是司马懿擒孟达、诛曹爽、灭王凌的经典操作,百试百灵。

公孙修当即把桌子一拍,昂然起身道:“都不要大意,老贼的话能信,除非黄河水清,青天复浊。如我所料不错,这老贼已经出兵,或者在半路上了。”

邓艾起身道:“当此情形,速速出兵,夺取先机。司马懿就算行军再快,也需要时间,他若真的足够快,就不至于用这样的书信来忽悠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