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探书 > 军事小说 > 穿越到明末做王爷 > 第6章 以工代赈全文阅读

第6章 以工代赈

陈俊嘴角含笑,看着周知府,“不知周知府可曾听说过以工代赈?”

周知府满脸疑惑,一脸不解。

“以工代赈?下官孤陋寡闻,不曾听说过,还望王爷告知。”

“也就是给这些灾民工作,让他们可以自力更生。如果仅仅是施粥给这些灾民,终归是治标不治本,想来周知府也不能一直施粥,去养活这些灾民吧。”陈俊微笑地解释着。

周知府一听,面色一喜,“这倒是个好法子,不过这么多的灾民,下官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可以安置。既然王爷这么说了,想来王爷是可以提供这么多工作了。”

“当然,不过还需要本王好好了解一番,等本王了解清楚了。再让张总管派人通知你,你到时候好好配合就行。”

陈俊很是自信地说着,从张总管那里知道了王府的大致情况,陈俊心里就有了底。

神色一转,接着对周知府说道,“今天就先这样,你先帮本王照顾好这些灾民,本王先去安排一下,明天就让人通知你。”

周知府听陈俊这么说,双眼微合,脸上漏出一丝不信的神情,显然是怕小王爷消遣自己。

沉思了一会,还是说道:“那下官明天就等王爷的通知了。”

陈俊环顾四周,看了一会,这才带着大队人马离开。

“张伯,我们王府有多少田地?”陈俊抬起头,看向旁边的张总管。

张总管听小王爷这么说,还带着疑惑,不过还是如实地说着,“殿下,我们王府在整个汉阳府有水田八十三万亩,旱田五十六万亩。不过这几年大旱,粮食减产了一部分,现在水田一亩可以收粮一石六斗,旱田可以达到八斗。”

陈俊听到有这么多田地,喜笑颜开。

不过得知每亩地,产量这么低,笑脸略微收敛,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亩产不到两百斤,确实是太低了,和现代的亩产两三千斤,完全不能比。

看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很有必要,不过陈俊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落后,只觉得身上的担子有些大了。只能先根据这个时代现有的资源,一步一步地,慢慢来做改变。虽说不指望可以和现代相比,但是每亩地的产量提高几成,努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伯,那现在带我去看看田地。”陈俊充满斗志地说着。

“殿下,城外郊区就有一些我们王府的土地,路程不远,现在过去得要一个多时辰。”张总管看殿下兴致这么高,也就没说什么,毕竟这也是殿下第一次,巡查自己家的土地。

一个时辰后。

“殿下,前面这条河,两边的几万亩水田,都是我们王府的。不过持续大旱,河里的水没有以前多了。”张总管抬起手,指着前面的一大片土地。

一条弯曲的河流,河水已经不多。两边的田地都荒芜着,看着像是不久前才收割完的样子。田地里长出不多的小草,点缀其间。远处的土地出现了龟裂的痕迹,显然是没有河水的滋润。

“张伯,你说我给那些灾民工作,让他们来修建一些水利设施。这几年不是大旱吗,让他们挖一些深井,从地下取水,这样即使大旱再严重,我们也不怕了。张伯,你觉得怎么样?”

陈俊嘴角含笑,一脸期待地看着张总管。

张总管面露难色,有些犹豫地说着,“殿下愿意帮助那些灾民,这是好事。但是打井取水灌既农田,现在一口井就不少钱,如果把眼前这些农田都灌既上,这银两的花费就不少。还不知道可以增加多少产量呢,说不定会赔一大笔钱。当然,如果殿下坚持,还是可以试试的,即使赔了,王府也赔得起。”

“放心吧,张伯,肯定不会赔的,相信我。”陈俊很是自信地大笑着,“对了,张伯,有没有对农业这方面特别了解的人,就是那种精通农田水利建设,或者是对农田有很深的研究,知道怎么把田种好,种出更多的粮食。”

陈俊自己是不会种田的,以前也只是看过几次别人种田。

但是没关系,陈俊有来自现代的知识,怎么增加产量的方法,还是知道一些的。

具体怎么修水利,怎么种田,把这个交给专业人才去做,陈俊在旁边给一些,来自现代的经验就好。

现在,陈俊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农业人才。

张总管低着头,沉思了一会,才说道:“殿下,老奴对这些没有关注过,不清楚有没有殿下说的这些人。不过,可以回府上问问刘管事,这些田地的事,都是由刘管事负责的。”

......

“你就是刘管事?”

陈俊看着跪在大厅地上的人,一个三十来岁的大胖子,大大的圆脸,狭小的眼睛透出一种精明的目光。

刘管事赶紧恭敬地答道:“是,殿下,小人就是刘管事。”

刘管事是王府众多管事之一,地位可以说是在这些管事里,排第一。

因为刘管事负责管理的是,王府八十三万亩的水田和五十六万亩旱田。每年为王府带来的财富是最多的,毕竟一百多万亩土地的收入不是其他管事可以比的。

主要也是刘管事自己聪明伶俐,张总管交代的每件事,都办得找不出一丝差错。

张总管这才把刘管事,从一个普通的小管事,提拔为负责王府田地的大管事。

这些年下来,刘管事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

张总管每次查账,账目每一笔支出,每一笔进账,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倒也没发现,有对不上帐的地方,也因此,张总管对刘管事也是多加赞赏,信任有加。

刘管事刚才在府上忙着,突然就听到王爷要见自己,这才赶紧赶去大厅。

刘管事很是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要知道,自己还从来没有,得到王爷的召见。

之前有风声说是小王爷失忆了,说话方式,行为做事都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王爷突然要见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事,总之也要小心应对,万不可出什么差错。

“你起来吧,听张伯说,王府的田地是你负责的?”陈俊一边打量着刘管事,一边说着。

刘管事这才起来,小心翼翼地回答,“是的,殿下,王府的这些水田,旱田,还有一些林地,都是小人在负责。”

陈俊听完,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

“恩,今日本王看到城门口,有很多无家可归的灾民。本王看了于心不忍,决定给他们一条活路。刚刚本王去看了田地,决定兴修水利,也好让这些灾民有个工作。本王想找一些对水利修建熟悉的人,还有对农田种植方面精通的人,不知道刘管事可认识这样的人?”

刘管事这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想了想当下赶紧说道:“殿下,武昌县的县令农德本就是。小人和农县令打过一些交道,这个农县令对水利修建很是擅长,对农田种植方面也有一些心得。虽然这些年大旱,但武昌县在农县令的治理下,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倒不像附近的县那样颗粒无收。”

“这个武昌县在哪,现在能把农县令请过来吗?”陈俊一听,就感觉有戏,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吗。

还不等刘管事解释,站在陈俊身后的张总管突然说道:“殿下,今天我们去看田的地方,就是武昌县。老奴现在就让人,去把农县令叫过来。”说着,就吩咐旁边的下人去办事了。

......

农德本从小就家境贫寒,靠着家里的几亩地生活。

一天,县里的教书先生,无意中发现农德本很是聪明,是个读书的料子。农德本的爹听了很是高兴,咬咬牙,拿出家里的积蓄,让农德本跟着先生读书。

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

农德本也果然不负众望,凭着自己的聪明,一路读书,终于成了一名进士。

但是家里贫穷,没有银两上下打点,好的差事,被其他有背景的人抢去了,自己只能下放来到这武昌县。

因为小时候的影响,农德本对农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所学,让贫苦百姓有一口饭吃。

但因为自己的理想和同僚不一样,不像其他人鱼肉百姓,所以受到同僚的排挤,只能在这武昌县郁郁不得志,为了升官,投靠了汉王府。

如今听到汉王召见,赶紧马不停蹄地赶来。

到了王府大堂,农德本赶紧恭敬的拜下行礼,“下官拜见王爷,不知王爷叫下官过来,有什么吩咐。”

陈俊看着眼前的农县令,四十多岁,消瘦的身形,微笑地说着,

“听刘管事说,你对水利修建和农业种植方面有些心得?”

农县令有些自得地回答道:“殿下,下官对农书有些研究,看过的不说超过一百本,几十本还是有的,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不是下官说大话,像这些水利修建,农田种植这方面的知识,下官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