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探书 > 言情小说 >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第210章 番外完全文阅读

第210章 番外完

离开了府城的唐家人自然不知道长胡子那种恨不得待家里三年不出去的心态,他们高高兴兴的去了长安。

今年府试发案的早,他们到的时候才刚过午正(12点)。

唐三婶闻声出来了,看到唐爷爷他们回来高兴的很,笑着问好。

唐三婶在长安这里,是因为唐二婶给唐三哥介绍了一个人家,她过来相看人家姑娘的。

“娘,我中啦!我是童生啦!”唐三哥见到母亲,欢快的跑过去,像个小孩子一样给母亲报自己的喜讯。

唐三婶眼睛一亮,兴奋的上前问:“真的?中了?哇,我儿就是厉害!”夫君中了童生,儿子如今也中了童生,这说出去是多么脸上有光的事情啊!连婚事都好谈了。

被母亲夸赞,唐三哥荣耀极了,眼睛亮亮的:“我爷和我二爷都中了!”

“好好好,一会儿做好吃的!”唐三婶高兴的说着,看了一眼进了门的唐二哥一眼,便猜着唐三爷和唐二哥没有中。

唐三婶扬声叫唐三叔出来,又问唐三哥:“你中了第几?”

唐三哥有些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倒数第二,说了声“我爹出来了”就要跑,被唐三婶一把逮住,明白迟早要被她知道,只好回答她:“名次不好,倒数第二。”

唐三婶一点也不嫌弃,还是很高兴:“管他倒数第几,只要中了就行了,以后找差事也好找。”

“我现在也不难找。”唐三哥随口应了一句。

唐三婶想着家里有当官的,又认识县里的县令,干什么都方便,找个好差事也容易,就想着他年龄也不小了,是不是给他找个差事。

随后这个想法就打消了,家里注重读书,还是让儿子读书的好,要是能考上秀才,甚至考上举人,那以后就不得了了。

没有当爹的在读书,儿子却去干活的道理。

唐三叔回来吃午饭这个时候正在,出来后看到唐爷爷回来,打量着唐爷爷的神色,见他神情好,这才放心的笑了出来。

唐二婆也早闻声过来了,知道唐二爷中了很高兴,追问后知道他中了第五,唐爷爷只中了二十一,整个人身心都畅快起来了。

除了先有孙子,儿子先当了秀才,她终于又比大嫂厉害了!高兴。

家里人都很高兴,除了唐二婶。

一家子里,就三叔和她儿子没有中,三叔就不说了,她和儿子肯定会被婆婆念叨,真是的。这一次都过了府试第二场了,好好努力一年,明年十有七八就过了,一辈子哪里有事事如意的啊,看来还得叫她三弟媳过来说活两句平复一下婆婆的不满。

唉,还想着儿子这次要是中了童生,给他好好找个夫子,要是明年能中了秀才,就能说个好媳妇了。

现在看来,婚事不能拖了。

家里女人做饭,男人商量了请夫子的事,商量好了后,唐二叔就说办个宴席高兴一下。

唐爷爷不同意,就算考了童生是喜事,先前没办现在也不用办,不用给他开特例。

唐二爷道:“那也不一样啊。”

“怎么不一样了?”唐爷爷反问。

唐二叔不好说别人机会多的是,童生没办,以后考了秀才也能办,只是他爹都六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还有没有机会?

别说和他爹同龄的人了,村里五十多岁还活着的人真的就那么两三个了。

可能是家里家境好,没受过什么苦,家里人的寿命都很长。村子里,三四十岁就去世的人多的是,能活五六十岁的人真不多。

停顿了一息时间,唐二叔反应迅速的道:“月底是你和我爹六十大寿的日子啊!我们可以一起办了啊!”

唐二爷慢悠悠的道:“你记错了,我是五十九。”

唐二叔一怔,不说话了。

他原也以为,他爹比他伯父小一岁,后来才从他娘那里知道,他爹和他伯父是双生子,是那种长得不一模一样的双生子。

家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侄儿当了官,他爷又让家里下场,他以为以前要藏着掖着的事情不用怕了,没想到他爹还是这么小心。

这委屈了他爹啊!不怪他娘总想跟大伯一家争个高下,实在是他爷不公平。同一天出生的,就晚了那么一两刻钟,凭什么让他爹事事退让啊。

唐二叔心里不舒服,却没有说话。就算他爷偏心,能小心成这样肯定也有原因,他不能宣扬出去,免得坏事,否则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自家人?

算了算了,他爹都不在意了,他不平个什么劲儿啊。

家里其他人看唐二叔叔沉默,觉得有些奇怪,他把生辰的日子记错了还能理解,两人相差一岁怎么会记错?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唐二爷和唐爷爷生辰是同一天的,要办自然要一起办了。

能活五十多岁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六十古来稀啊,这是一个要大办的寿辰。

先前的时候家里人私下里也讨论过,不过今年先是给唐二姐定亲,又是县试接着又是去长安找夫子又是府试的,一直都不得停,才算是闲了下来。

一番讨论下来后,就是考了童生可以不办宴席,但寿辰一定得办。

唐二叔说既然办了,那不不如来个双喜临门。

唐爷爷没同意,办寿宴就是最亲近的人一起来,要是为了中童生办宴席来得人可就太多了。

事情定了以后,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吃了一顿午饭,唐爷爷就要回去了。

他早上给唐老爷子写了信,把家里又考中了三个童生的好事告诉了唐老爷子,顺口还说了一下唐三爷不思进取,还有想在长安买房的事并一些家里的杂事。

现在把信给了唐二爷,让他去寄。

唐二爷让他们休息半天,明天再走,唐爷爷这些日子早在长安待烦了,又加之府试过了心事了了,夏收快到了,想立刻回去。

最后四人还是回去了。

临走前,唐爷爷叮嘱唐二爷:“你府试成绩好,请了夫子好好学,说不得就能考个秀才出来,我那成绩,十有九成考不上的,就先忙家里的事,忙完了再过来。

唐二爷应下了。

唐爷爷唐三爷和唐三哥及沈平一起回去,把沈平送回了家,再回村里。

所幸现在白日长,天黑的晚,城门关的晚,要是冬天,可就出不了城了。

他们走的是官道,比起以前来,路更平车更稳了。

去年的时候,应县令把奉天县向西通往扶风县的官道修了,唐家人从这条新官道下来,回家的路也是前几年新修的,很平,一路就到了村口。

回去时天已经开始黑了,路上能看到有很多人拿着工具回家。

现在麦子还没有收割,前天又下了雨,土壤正是湿润的时候,这些人去给麦地里点种玉米。

唐家人回来的时候,街道里正是夏凉的人家,都站着向赶车的唐三哥问好。

等车走了,这才坐下继续聊起了天儿。

回了家,家里投奔来的仆人快速的提了门坎,接过唐三哥手里的鞭子,笑道:“三哥儿回来了。”

唐三哥点了点头,转身把唐爷爷扶了出来。

唐三爷比唐爷爷年轻了十三岁,自己下来了。

仆人笑着躬身问好:“老太爷们好。”

这个称呼刚开始的时候,唐爷爷是拒绝的。

成了举人才能被人唤“老爷”,成了进士当了官才能被人唤“大人”,唐瑾年龄小长辈多,仆人刚来的时候,就唤唐转兄弟们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唤唐爷爷兄弟大老太爷二老太爷三老太爷。

还没见过面的唐老爷子,就是老老太爷了。

至于唐瑾的兄弟,就是大爷二爷三爷这样的。

这称呼其实不太对,不过很多人家也都这样叫,也没什么人管,尤其是唐瑾还是个官,更不会有人来说这称呼不对。

不过唐爷爷怕这样彰显着上等人身份的称呼移了家里小辈的性子,并不让他这样叫。

后来便叫唐大哥他们大哥儿二哥儿三哥儿了,只是面对唐爷爷的时候,仆人固执的不换称呼,唐爷爷也就随他去了。

听到问候后,唐爷爷点了点头,向堂屋里走去。

仆人就将车驾了进来,卸车喂骡子,熟练的很。

唐三叔和唐四叔兄弟两如今住在老宅的二院,唐四婶先闻声出来。

接着家里的柴氏第二惠等人都闻声出来了,唐爷爷看家里人没什么喜色,有些意外的问:“没人来报喜吗?不知道我们中了吗?”

本来是随口一问,问完后有些担心,怕家里出了什么事气氛才不好。

柴氏惊讶的问:“中了?你中了?”

唐爷爷点了点头,柴氏顿时喜笑颜开,觉得自己也跟着荣耀了起来。

唐转有些奇怪的道:“家里就想着今天发案了,没有见到报喜的,还以为没有人中,没想到竟然一下子中了三个!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家里人七嘴八舌的说着猜测的话,都说家里人还当这次考试没有人过呢。

正说着,往常给唐家报喜的一个人来了,却是来请罪了,说是路上有人摔断了腿,这才误了事。

这报喜嘛,肯定得图个早了,要是家里人都知道了,也没有什么惊喜了,人家喜钱也不一定想给。

这事过来说一声一是解释,再一个也是有些博同情的意思,唐家还是给了谢钱,给伤者又加了一份。

寿宴的事定下了,要给女儿妹妹侄女们通知一下,而后开始准备。

寿宴办的很热闹,来得人还是比预计的多很多,很忙。

忙完了以后,一家子坐在一起,唐爷爷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道爹和小四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家里人也都想念起了唐老爷子和唐瑾来,唐转很是伤感。

等人散了以后,他回了自己屋子,见第二惠眼睛湿着,有些意外,问她:“这是怎么了,谁给你气受了?”

第二惠抹了一下眼睛,哑着声音极有底气的反问:“谁敢给我气受?!”她如今的身份,在县城里只有应县令家的女眷和她同等地位,本地人里她是最尊贵的那一个女人了,谁敢对她不敬?便是妯娌们如今也都事事让着她,婆母叔母亲戚们也都敬着她。

“那这……”唐转说了两个字,突然沉默了。

四十岁的人了,哪里会是轻易掉眼泪的样子,能掉眼泪,这几年也就只有一件事了:想儿子。

第二惠带着哭音道:“你说这当官有什么好的,这都四年了,我都四年没有见过乖乖了,不知道他现在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多高了,在外边有没有受苦……”

说着说着,第二惠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唐转叹了口气,沉默了下来。

一会儿后,他道:“哪里是当官不好……”是儿子不在身边不好。后边的话,他觉得不能说出口了,便得两人相思更甚。

第二惠自然知道当官好,她只是难过儿子不在身边,便对唐转道:“我们去木饶县找儿子吧,我受不了了。”

唐转沉默了一下:“咱们还有四个女儿没嫁呢。”

“那不是还有爹和娘吗?”第二惠反驳着,说完觉得这话不合适,又道,“三丫和五丫都看好了人家,等三丫一嫁,把五丫的婚期到时候定的稍远一点,咱们过去住上几个月再回来。”

唐转就沉了脸:“儿子是你生的,女儿就不是你生的了?七丫都十五了,明年都十六了,九丫明年也都十四了,这婚事是能随随便便的么?自然要自己盯着了。”

第二惠知道这话说的有道理,听后却恼了,骂道:“嫁嫁嫁!当初生这么多女儿做什么?如今我想见儿子一面都跟上天一样难!”

唐转也恼了,语气有些冲的道:“不说女儿,明年有院试,我还要好好读书参加院试呢,去了木饶县怎么参加院试?再等三年吗?你能不能考虑一点正事?!”

“你院试是正事,我见儿子就不是正事了吗?!”第二惠也火了。

“是是是,那你自己去。”唐转生气的转身出了屋子,不再理第二惠了。

第二惠更生气了。

她一个女人,怎么能去外省那么远的地方?她不过就是心里难受,想要夫君好好的安慰她一番,哄一下她,让她不那么难受罢了,谁知道他竟然跟她吵,气死人了!

自己生了一会儿气,第二惠气也消了大半,知道见儿子这事不成,至少在明年院试之前都不成,只能忍着思念了。

唐转出了自己屋子,进了唐老爷子的屋子。

这屋子他们隔段时间会打扫,没什么人。

唐转躺在席子上,睁着眼睛望着屋了。

一家子十个男人一起院试,真的极为难得,少数知道的一些人,都感叹唐家人读书有天赋。

其实唐家人读书也算是有天赋,能考中童生主要的是他们读书时比一般人用心又比一般人下功夫。

陆续入场以后,等知道考题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题有些难,是截搭题,却都练习过这一类的,不会摸不着头脑。

只是大家都有些担心唐转,怕他不会。

唐三叔题答的很是顺利,交卷早,在门前等着放牌的时候,问同样等候的一个同年龄的人:“咱们这是第几牌啊?”

“第四牌,你没听到声音?唉,我要是早交卷就好了。”

前三牌出来的人会有鼓吹手欢送,唐三叔听了后笑了:“隐约听到了,那时心思都在卷子上,也没有关注。其实晚出来一点没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考试,卷子答好了会让你是秀才,早出来一点又不会让你中秀才。”

这人就笑道:“对于学习好的人来说是这个理,对于学的不好的人来说却不同了,反正都是不会答题取不中,那还不如早出来一点凑个热闹。”

嗯……唐三叔也没有觉得题有多难的,听这人这样说,觉得他应该是学的不好的那一类人,也没再说什么了。

“看你这样子是答完了?你不觉得题难吗?”这人问。

唐三叔应着:“是有点难。”

旁边一个考生听到了,便凑过来聊天,大家都说题难,唐三叔这才意识到,他觉得题不难是因为夫子讲过这类截搭题。

而后,他就等到了唐四叔出场,一问,也不觉得题有多难。

这一年多教他们读书的,是关中盆地这边的本地人,不过他以前在赣省的白鹿书院读了几年书。

南方是科教大省,尤其是江浙,院试的题比起北方来要难要多样。像这种截搭题,南方早就开始有了,北方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遇到过。

与江浙相关而同样出名的就是几大书院了。因白鹿书院离江浙最近,很多江浙的才子都在白鹿书院求学,是以北方人想要考进才子扎堆的白鹿书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提学出题考院试科试,不是随便出题,要以当地文教水平来出。要是文教好了,题要出的难一点,不然考不出优秀的;要是文教不好了,就不能出太难,不然同样不好录出优秀的人。

而这次秦省的提学,就是江苏人,曾就读于白鹿书院。

唐四叔说题不太难,就让人侧目了。

他们等家里先后再出来几个人后,他们继续讨论了一下考试。

等唐转出来的时候,唐三叔一问,果然,唐转并没有遇到过这种截搭题,答的并不满意。

陆续的,唐家人都出来了,便一起去吃饭。

吃完了饭,就回去休息。

等第一场发案时,大家都过去等着了。

有唐大哥他们在,唐爷爷唐转他们就不用去挤了,找了个店坐着喝茶聊天。

发案的时间到了后,人群激动起来,唐爷爷他们也没什么心思聊天了。

“也不知道能中几个。”唐四叔小声猜测着。

唐三爷笑道:“还能中几个,覆试出来后能中一个都算是好的了,秀才可不好考呢。”

唐四叔动了动唇,想说唐三叔学的也不差,比起唐二爷来进步快,应该也能中。

不过吧,唐爷爷在呢,说这话好像表明了唐爷爷考不中似的,就只能安静下来了。

唐大哥兄弟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挤到了前边,认真的看。

唐二哥最先看到,激动的道:“我爷中了!哥,咱爷中了!”

唐大哥和唐三哥都看过去,果然看到唐二爷的名字唐沉。

再继续看,唐三哥高兴的叫起来:“我爹也中了!啊,还有我!”

“六叔也中了!”唐大哥激动。

“还有四叔!”唐二哥喊着。

“二哥你也中了!”唐三哥高兴的很。

后边的人听着他们谈话,不耐烦催促:“好了好了,看完快让地方,你这个也中了那个也中了,你家是有十个人一起来院试么?!”

这虽然是随口一说,却也有道理。一般来说家里要真是有十个童生一起下场,那肯定也是兴盛之极的大家族了,人口得成百上千了,他们咸阳府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这样的念书好的大家族。

“我家就是有十个人一起下场啊。”唐三哥转过头反驳。

“你急什么,我还没看完呢!”唐二哥同时也回了一嘴。

他们的心思也不在口角之争上,不再说话,认真的找着家里的名字。

最后发现,十个人里,第一场中了的,有唐爷爷唐二爷唐三叔唐四叔唐六叔唐二哥唐三哥七人。

唐转唐三爷唐大哥三人没有中。

唐大哥有些失落,三人挤出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里人,唐爷爷他们一听家里人竟然初场中了七个,都很惊喜。

唐三哥小心的说:“我和我二哥我四叔六叔都在最后边呢。”可能覆试过不了。

唐爷爷笑的开心:“后边也没事,能过初场就是本事,以后继续努力,下一次院试说不得就过了。”

唐二爷对唐三爷说教起来:“让你以前努力一点,你看,初场都没过。”

唐三爷笑了,反而说的是安慰唐转的话:“要是连我初场都过了,那不是让两个小的很没面子?”

第一场成绩出来,中了的都急着参加覆试。

题还是偏难一点,大家都尽自己的努力答完了,难得的是,都发挥的挺好的。

等最终发案的时候,唐爷爷他们可都紧张的很,唐二爷坐不住了,在桌子边走来走去,影响的唐爷爷也坐不住,围着桌子转圈圈。

不时的,向着门口张望,看唐大哥他们三个回来了没有。

不一会儿,唐三哥乱着头发兴冲冲的跑了过来:“爹爹爹!你中了你中了!”

“真的?”唐三叔惊喜的站起来问。

“对,我爷和我二爷都中了!”唐三哥眼睛亮晶晶的,为自己的家里人高兴。

唐二哥这个时候也跑了过来,唐二爷已经拉住他问了,知道家里真是三个人中了后,一个个高兴的很,乐得哈哈直笑。

唐爷爷把唐大哥三兄弟都问了一遍,确定他们三个都看到了他们三人的名字不会出错外,带着家里一群人去吃了顿好的。

吃完了饭以后,估摸着发案那里人也少了,就过去看。

案前人并不多,能不费力气的插过人群去看,当唐爷爷看到案上唐稳这个名字,当唐二爷看到案上唐沉这个名字,想起少年时的压抑与不甘,中年时的沉寂与无奈,两个人禁不住酸了鼻子,落下泪来。

这酸楚止都止不住,捉着对方的胳膊哭起来。

唐转他们连忙劝了起来,旁边有人还以为他们两没中伤心的哭了,看着唐爷爷的年龄有些同情他,瞬间觉得自己没中不可怜了,至少他还能再考很多次,就在旁边劝他这次没中下次再考。

唐三哥在旁边小声的解释:“我爷他们是中了高兴的。”

劝解的人顿时郁闷了,在旁边看着唐爷爷他们哭过后又高兴的对名字,然后发现,人家是兄弟父子三人齐中,立刻觉得自己才是真的可怜的那个。

中了举之后,在府城还有一系列的事要忙,唐转不放心家里,带着沈平和赵秀才一同回去了。

唐爷爷唐二爷唐三叔三人跟新秀才一起去见提学,举行簪花礼,领秀才服,去入泮游宫,好不风光。

在行簪花礼的时候,提学知道他们三个是一家的父子兄弟,家里还有一个人在上一科里中了秀才后中,当场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们:父子两兄弟,连案共秀才。

看起来很简单,却是把这次院试和上次院试加这次院试的情况和结果都写了进去。

唐爷爷与唐二爷荣耀极了,连声道谢,什么年龄大了考不中举人的想法全没了,觉得为了中举他们可以努力到死。

围观的目光让唐三叔更是意气风发,感谢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唐家人中了三个秀才在县里引起了轰动,消息传的飞快,大部分人都惊叹夸赞,更想要结交唐家,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很是郁卒,对着家里人报怨:“要是没有唐家人,我说不得就中了,下次唐家再这么多人参加院试,我一定不报名!”有唐家人下场,他越加难中啊!

他说这话时却忘记了,没有唐家人下场时,却还有别的后起之秀,真学的好了,怎么样都中,学的不好了,怎么样都不中。

唐爷爷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以后,大家就一起回了家,到村口的时候远远的就见堡子的门大开,能看到很多人,走近了就能听到人声喧哗。

大家这才想起来,这是县上有人下来收夏税了。

一到了村口,一大群拉着牛的推着车的堵住路的人迅速的给他们让出了车能过去的地方,都恭敬的对他们打招呼。

家里连中三个新秀才可是大喜事,十里八乡都津津乐道,对于唐家更是敬仰了。

唐家人把这喜事通知给了亲戚,宴席办的有些大,毕竟举人不好考,这可能是唐爷爷和唐二爷这辈子靠自己挣来得最高荣耀了!

给唐老爷子那里也早写信了,他知道后也极为欣慰,教育着唐五叔:“你好好用功,咱们回去以后连中他三次案首,得个小三元!”

这么不稳重的话从唐老爷子嘴里说出来,可见他高兴无比了。

唐五叔笑着应好,期待着早日回家,照着唐老爷子的吩咐给家里写了回信。

唐转读了信以后很高兴,拿着信去给第二惠看:“爷说明年底或者后年初就回来。”

而后劝第二惠不要去木饶县了。

听到儿子快要回来第二惠很高兴,又有女儿的婚事确实走不开,催促唐转多去认识人,好早早的给三个女儿定下亲事,这样下次她就能跟着唐瑾去任上了。

唐三姐今年初终于定好了婚事,年底就要出嫁了。

有了希望,日子像是过的快了起来,又像是很缓慢。

第二年科试时,唐二爷的第一场过了,其他三人都没有过,四人只能等三年后再考了。

唐爷爷与唐二爷年龄大了,还是在努力学习,大家都在努力。

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家庭的兴旺。

(第1部 完结,第2部在专栏里。)